广东会计证《会计基础》第一章讲义串讲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17日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职能与对象 
1.会计的概念,主要是注意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2.会计的职能 
(1)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的职能不仅包括核算和监督这两个基本的职能,还具有预测、参与决策、评价等的职能。 
3.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空间限定,持续经营是时间上的假定,会计分期是由持续经营而衍生的,货币计量则是计量单位了。 
一、会计主体 
1.要求区分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既包括这个主体和那个主体的区分,也包括企业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区分。即企业与企业所有者是不同的会计主体。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 
2.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期间的划分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会计分期的意义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核算时间上的限定。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采用权责发生制后,对于收入和费用要按照权责关系在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确定其归属的会计期间,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折旧、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1.货币是统一的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2.记账本位币的相关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