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外部审计不具备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和账簿的权利。( )
1.T「解析」损失反映的是风险时间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成果,风险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杰,
2.F「解析」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3.F「解析」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般遵循低风险低收益的基本规律。
4.T「解析」指数预警法是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
5.F「解析」集中型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风险监控、数量分析、价格确认、模型创建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持 .分散型的商业银行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可以考虑将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价格确认等风险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服务供应商。
6.F「解析」虽然从表面上看,各项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就越好,但实践中并非如此。
7.F「解析」高校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资产负债比例高,偿债压力大,还贷能力弱,而且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
8.F「解析」区域风险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难以通过贷款组合完全消除,因此其成为影响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水平的一种重要风险因素。从实践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一般都没有区域风险变量。
9.T「解析」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和银行对外币走势有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会导致外汇交易风险。
10.F「解析」即期不是衍生工具。
11.F「解析」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是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容。
12.T「解析」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是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容。
13.T「解析」内幕交易是属于人员因素中的内部欺诈因素引起的。
14.F「解析」交易不报告属于内部欺诈造成的损失。
15.F「解析」商业银行必须将操作风险的评估系统整合到日常风险管理流程中是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定性标准。
16.F「解析」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大。
17.F「解析」承担过多的信用风险会增加流动性风险。
18.T「解析」公众和存款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对银行进行选择,增加单家银行的竞争压力,从而使得银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