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4】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借款人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资产 |
流动资产 |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 |
非流动资产 |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
负债 |
流动负债 |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 |
非流动负债 |
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 | |
所有者权益 |
资本金 |
是投资者实际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供长期使用的资金。 |
资本公积金 |
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 |
盈余公积金 |
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均从利润提取) | |
未分配利润 |
借款人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
【例题·单选题】资本公积金不包括( )。
A.股本溢价
B.法定财产重估
C.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D.法定盈余公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资本公积金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不包括选项D中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属于盈余公积金的范围。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结构是指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2)资产结构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分析判断借款人资产分配的合理性。由于借款人行业和资产转换周期的长短不同,所以其资产结构也不同。因此,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一定要注意借款人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与同行业的比例大致相同。如借款人的资产结构与同行业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就应该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资金结构分析
借款人的全部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借入资金,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二是自有资金,即所有者权益。资金结构分析是贷款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1)资金结构是指借款人的全部资金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
(2)借款人资金来源结构状况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资金结构合理,借款人的经济基础就牢固,就能承担较大的风险,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反之,如果资金结构不合理,借款人的经济基础就较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较差,其偿债能力也就会低下。
(3)借款人的资金结构应与资产转换周期相适应。
如借款人属季节性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由于其资产转换周期变化较大,所以在经营活动繁忙时期就会对短期资金有很大的需求;如借款人属稳定的生产制造企业,那么其资产转换周期较长而稳定,因而其融资需求更多的是稳定的长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