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3章讲义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11月6日

考点3.5 信用风险计量—客户评级(P90-P102)
1.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三个阶段: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基于二维评级体系:一维客户评级,另一维债项评级;
3.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的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
4.客户评级必须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能够有效区分违约客户,即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违约风险随信用等级的下降而加速上升的趋势;二是能够准确量化客户违约风险,即能够估计各信用等级的违约概率,并将估计的违约概率与实际违约频
率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违约的定义:①对于贷款如果实质性的信贷债务逾期90 天以上;
②银行认定债券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债务【银行对贷款停止计息或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
③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核销了贷款或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④银行将贷款出售并承担一定的损失;
⑤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同意进行消极重组,对借款合同条款作出非商业性调整;
⑥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状态;
⑦债务人因破产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付银行债务;
⑧银行认定的其他可能导致债务人不能全额偿还债务的情况。
6.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一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属于事前预测,违约频率属于事后统计】
7.客户信用评级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
8.专家判断法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波动越高越容易违约】;
②与市场有关的因素【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高利率水平下违约风险高)】。
5Cs 系统: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
5Ps 体系: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 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
【专家评价法具有主观性的局限性。】
9.信用评分模型用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得分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关键在于特征变量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个人客户的特征变量:收入、资产、年龄、职业等;法人客户:现金流量、财务比率。
模型包括:线性概率模型,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和线性辨别模型;
10.违约概率模型:
①穆迪的RiskCalc 模型;
② KMV 的Credit Monitor:企业向银行借款相当于持有一个基于企业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执行价格就是企业债务的价值,股东初始股权投资可以看做期权费;
③KPMG 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核心思想是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定价原理是无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不同等级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即P(1+K)+(1-P)(1+K)*θ=1+i;(其中P 为非违约概率,K 为承诺利息,θ为回收率,i 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
④死亡率模型:违约概率=1-Π(1-边际死亡率)。

考点3.6 信用风险计量—债项评级(P102-P107)
1.客户评级针对是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
2.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信用评级,而同一个债务人不同的交易可以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3.违约风险暴露(EAD)是指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违约损失率指估计得某一债项违约后损失的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
4.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
①项目因素【包括清偿优先性、抵押品等】;②公司因素;③行业因素;④地区因素;⑤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5.计算损失率的方法:
①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
②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的历史清收情况,通过回收率计算违约损失率;
【违约损失率=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考点3.7 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P107-P110)
国际上较广泛的信用风险模型:Credit Metrics 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Credit risk+模型。

考点3.8 风险监测对象(P111-P114)
1.客户内生变量:
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
【融资主体的合规性、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组织架构、管理层素质、还款意愿信用记录等】;
实力类指标:【资金实力、技术及设备、人力资源、资质等级、运营效率、成本管理、重大投资影响、对外担保因素影响等】;
环境类指标:【市场竞争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外部重大事件、信用环境】。
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
2.贷款五级分类:
①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②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还本付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③次级贷款: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执行担保也有损失;
④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⑤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极少收回。
3.贷款风险分类与债项评级即有区别又有联系;
贷款分类:
①综合考虑客户信用风险因素和债项交易损失因素,实际是根据预期损失对信贷资产进行评级;
②主要用于贷后管理,更多体现为事后评价。债项评级:
①通常仅考虑影响债项交易损失的特定风险因素,客户信用风险因素由客户评级完成;
②可同时用于贷前审批、贷后管理,是对债项风险的一种预先判断;
③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构成二维评级能够实现更为细化的贷款分类。
4.组合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和资产模型法;组合监测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

考点3.9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P114-P117)
1.指标一般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
2.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3.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100%;预计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
4.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5.贷款风险迁徙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属于动态监测指标;
①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
(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②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③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④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⑤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6.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贷款总余额*100%;
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损失类);
8.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