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业初级资格风险管理考试备考知识点(12)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9月25日

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定义:在未来特定的时段内,到期资产(现金流入)与到期负债(现金流出)的构成状况。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盈利而在正常范围内建立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或持有期缺口),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可控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

在实践操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入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最具风险”的方法,因为商业银行在借入资金时,不得不在资金成本和可获得性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商业银行通常选择在真正需要资金的时候借入资金。

因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流动性状况也随之改变。除了每日客户存取款、贷款发放/归还、资金交易等会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会导致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发生变化。其他诸如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上升时,存款人倾向于将资金从银行转到股票市场,而借款人可能会推进新的贷款请求或加速提取那些支付低利率的信贷额度,也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造成影响。

流动性风险评估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为了实现更高收益,通常会持有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金融资产;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不稳定性,不得不持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满足日常经营和支付/结算的需求。因此,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准确评估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负债的稳定性状况,以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状况,有助于深入理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并采取恰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1)同类金融机构之间横向比较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商业银行可以首先选取行业中具备良好流动性状况的同类金融机构并计算其各项资产、负债及错配期限的比率/指标,然后计算商业银行自身所对应的各项比率/指标,最后将自身指标与行业良好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并据此对自身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作出客观评价。

(2)商业银行内部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流动性比率/指标。为保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商业银行应当定期对自身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资产、负债及错配期限的比率/指标进行比较,以正确认识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25%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人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