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一)会计报表附注项目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
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
一般披露的内容包括:(16 项)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4.或有事项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6.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9.企业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0.企业所有权益中,国家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变化数额及其变化原因。
11.收入说明。
12.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3.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14.企业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改革措施、政策,对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事项的说明。
15.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情况的说明。
16.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对会计报表附注项目的分析
1.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
(1)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选择最恰当的会计政策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2)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于企业报表具有重大影响,证券分析师应详细分析企业所采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定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考虑了谨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方面。
2.或有事项。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
(三)会计报表附注对基本财务比率的影响分析
1.对变现能力比率的影响。变现能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分母均为流动负债。其未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事项准则规定, 只有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2.对运营能力比率的影响。
3.对负债比率的影响。
4.对盈利能力比率的影响。
五、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一)沃尔评分法
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是亚历山大•沃尔,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它选择了7 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总和为100 分。
(二)综合评价方法
公司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行业平均数)来分配比重。
综合评价方法的关键技术是“标准评分值”的确定和“标准比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