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对咨询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以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狠抓质量管理,提升咨询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工程咨询业健康发展。
1.切实增强质量意识
工程咨询单位和个人要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和理念,摒弃为经济利益忽视咨询服务质量的行为,形成追求质量、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委托方要从切实保证投资建设质量的角度出发,尊重工程咨询客观规律,为工程咨询单位提供合理的时间、资金等各项保障。
2.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
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加快组织制定、完善工程咨询质量标准和规范,并以行业指导性文件形式发布。工程咨询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细化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3.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工程咨询单位要以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等国际上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开展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探索,贯彻《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不断提高全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工程咨询单位要根据质量标准要求,采取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多级评审形式,加强质量评审工作,确保咨询服务质量。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建立以项目负责人的质量责任为基础,集体质量审核为补充,层层把关、各负其责的质量责任制,健全质量事故分级评价制度、报告制度、处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质量责任的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成果,健全提高质量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咨”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三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结构匹配、以行业领军人物为引领、以复合型人才为骨干、以专业执业人才为主体、以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为支撑的行业人才梯队。
(五)推进工程咨询单位体制机制创新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工程咨询单位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各类工程咨询机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行业特征,建立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科学决策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借鉴各类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组织、管理和流程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采取战略联盟、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推进行业重组和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熟悉国际规则,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工程咨询服务出口,提升行业国际影响力和工程咨询单位国际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咨询集团(工程公司),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