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推进改革
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把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既锲而不舍又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向前推进,使改革措施符合实际情况,反映客观规律。
(2)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使改革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三)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土地供给、环保约束、财税分配、民生保障、舆论引导、干部实绩考核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3)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4)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5)继续深化财税、价格、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