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也称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或者服务能力。
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营销战略以及产品方案的初步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协作配套和项目投融资条件,以及规模经济性等因素,咨询机构应提出几个供选择的建设规模,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
(一)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应考虑的因素和内容
1.市场需求
市场对拟建项目的产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从产出方向上规定了项目拟建规模。
2.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供应及其他外部建设条件
3.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其来源
4.资金的可供应量
5.环境容量
6.国家或行业制定的生产经济规模标准
7.社会因素和政策法规
8.行业因素
9.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
(二)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对拟定建设规模应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应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的符合性
2.收益的合理性
3.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要以资源的耗费为基础。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是建设规模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从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角度考察建设规模合理性,主要应考虑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资源利用的可靠性。可靠的投人物来源是投资项目得以如期建设和持续经营的保证条件之一,建设规模的确定必须以资源的可靠来源为前提,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有时建设规模会受到资源的限制,而不得不求其次。有时因资金的不足限制了建设规模,有时原材料的供应受限也会制约建设规模。
(2)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有效利用资源不仅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一方面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来自于技术的先进,技术先进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单位产品可变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往往与规模大小相关,一定的规模往往有助于物耗和能耗的减少,可因此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同时过小的规模也不利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也相对较高。只有合理的建设规模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发挥投资效益。
(3)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与有效性和综合性有着内在的联系。达到一定的合理规模,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利用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合理组合,综合利用资源,不但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总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资源利用的经济性。
4.外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1)项目的建设规模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竞争能力和营销策略,都应使项目产品的销售计划能得以实现。
(2)投人物(包括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土地、资金等)供应能满足建设规模的要求,并且稳定可靠、价格合理。
(3)其他外部建设条件与建设规模相互适应和匹配。
5.技术改造项目的特殊问题
例题3:在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对项目建设规模应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应分析()。
A.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B. 是否符合规模经济性要求
C. 资源利用的有偿性
D. 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E. 外部条件是否匹配
答案:A B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