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泪珠与珍珠》说课稿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1月2日

  (一)介绍作家作品:

  琦君,女,生于1917年。台湾著名作家,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本文作于1987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极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二)整体感知,揣摩情感。

  1、理清思路:

  ① 书中泪——生活泪——信仰泪。

  ②书中泪包括:忧患泪、真情泪和自我泪。

  ③生活泪包括:分离泪、亲子泪和奋斗泪。

  ④信仰泪包括:感恩泪和慈悲泪。

  2、作者的认识过程:

  初解----------深解---------- 真解

  (天真率直)(怀乡思人) (感悟人生)

  3、书中泪有什么含义?

  答案:书中泪有三种:忧患泪、真情泪、自我泪。

  注:引文1(马区夫人的话)是说人的眼睛因流泪而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心因经历生活的磨砺而变得更加墩厚仁爱。

  引文2(冰心散文中的话)是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引文3(白居易和杜甫的诗句)都是为自己而流之泪。只是前者为欲哭有泪,而后者为欲哭无泪。

  4、又是一根什么线把这泪珠和珍珠连在一起的?

  答案:“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5、文章中三次出现了“眼因流多泪而愈益清明”,三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与开头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6、泪珠是如何变成珍珠的?答案:文章由作者对书中泪的初解谈起,经历生活的风浪洗涤后,作者对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懂得了生活泪的真谛。最后作者谈到信仰泪,使文章中心得到了一个升华,由生活中的各种为自己而流的泪水上升到为众生而流的仁爱的泪水。

  7、本文抒情的特点有哪些?答:妙引诗文和小中见大。

  (三)通过习题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四)课外迁移练习:让学生找来有关泪水的诗词,加以鉴赏(主要体会情感)。

  (五)小结:一篇好文章,其精彩动人,或是寓意深远,都要透过生命的锤炼,以及情感的激荡,才有可能产生。透过琦君的文章,我们知道:在人生旅途上,只有历经种种困苦,流下辛酸的汗水,方能让那颗心灵的珍珠,更加明亮,充满光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