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参考题及答案六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6年7月20日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雷雨》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周朴园与鲁侍萍间的矛盾冲突。请同学们细读文本。

  思考:现在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设时六分钟,生边读边勾画)

  生:我认为周朴园爱鲁侍萍。因为他记住了鲁侍萍4月18的生日。把她当作正式嫁给周家的人看待,一直使用鲁侍萍用过的家具,保留着鲁侍萍生孩子后怕风、连夏天也关窗的习惯。

  师:还有谁支持该同学的观点?

  生:周朴园保存并穿绣有“梅花”和“萍”的旧衬衣,梅待萍跳河后,周朴园看见了河边的衣服,还想给她修一修坟墓。

  生:周朴园给大儿子取名周萍,也是出于怀念的缘故。

  师:你读得很仔细。有反对意见吗?

  生:我认为周朴园并不是真爱鲁侍萍。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的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出现极其恐慌和恼怒。并以为鲁侍萍来讹诈自己。

  师:欣赏戏剧作品。深入品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位同学不仅揣摩了人物的语言,而且体会了人物的心理,甚至读出了语言的“潜台词”。

  生: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我认为是为了堵鲁侍萍的口,以防真相暴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对周朴园而言,鲁侍萍无疑于身边的定时炸弹。

  师:最终的结局也证明周朴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亦可见其深谋远虑。

  生:不,是老奸巨猾。(生大笑)

  师:那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到底该如何定位呢?

  生:我认为,周朴园以前曾喜欢过鲁侍萍,但随着双方地位及经历的改变,已经不喜欢了。

  生:应该说,周朴园喜欢的是年轻时聪慧温顺、小鸟依人般的梅侍萍,而不是现在人老珠黄又倔强的鲁妈。

  师:(笑)你很机智,将梅侍萍与鲁妈相对立,效果确实大相径庭。

  生:我认为,周朴园喜欢的是以前“死”了的、可弥补自身空虚的梅侍萍,而非现在“活”着给自己的社会地位造成威胁的鲁侍萍。

  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梅侍萍不被周家赶走,周鲁两人的爱情将如何发展?

  生:最终会以悲剧收场。因为他们的爱情并非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况且封建等级制度也绝不会允许周家少爷娶使女为妻。

  生:从《氓》《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作品中完全可以推测出他们的情感悲剧。

  生:“色衰而爱弛”,这是男权社会中广大妇女的共同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师:是的,现在的周董事长也一直标榜自己的治理下的“理想家庭”,从他管教繁漪、教育子女亦可见他的独断专行。

  师:那么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该如何定位呢?

  生:假装喜欢却厌恶,这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虚伪。

  生:大年三十把鲁侍萍和奄奄一息的病儿赶出了家门,可见他的冷酷。

  生: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对昔日恋人绝情。足见他的自私。

  师:可见,周大董事长的个性可概括为:虚伪、冷酷、自私。(板书)

  问题:

  16.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节选),这段教学实录值得

  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哪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案例: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作文题目】

  请以“冬已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求写诗歌;不得抄袭,书写清楚,不要出现表明学校和班级的文字。

  【学生作文】

  冬已至

  ①有人说,这是一个出快餐书籍的时代,高雅文人们的冬天到来了。

  ②前些日子,香港一家有名的人文书店老板在整理书籍时,被坠下的书压死,其尸首十天后才被发现。报道一出,引得爱书人唏嘘不已。书店老板的死,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今书市现状。内容高雅需要细嚼慢咽的书乏人问津,相反,各种奇情、惊悚、低劣庸俗甚至错误百出的书,竞被宣传为适应最广大百姓,美其名曰上了“排行榜”的快餐书而不停地再版。这样火热的书籍营销市场背后。是何等刺骨的寒冷!确实是让人感到冬天到了!

  ③我曾经试着去追寻前人的读书之路,感受他们经历过的读书四季。

  ④那是个飘逸着奇幻之梦的书之春。有《诗三百》的奇异绵长,有老庄的诡伟超绝,有诸葛亮的慷慨激愤,有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的霸气。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惆怅,有李清照“惊起一滩鸥鹭”的超脱,有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僚。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陶渊明的菊花盛开,有龚自珍的寒梅怒放。有王维的诗画一体,有王勃的情景交融。

  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

  ⑤那是个流光溢彩的书之夏。人们饱吸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睿智,激起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期待;经受欧·亨利精巧结尾的震撼,馨享伏尔泰宏篇巨制的滋润。到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访古。去杜拉斯曾魂牵梦萦的湄公河畔沉思;随鲁迅到成亨酒家闻烧黄酒的醇香,跟汪曾祺到他的故乡品尝那甘美的鸭蛋。书之夏啊,让人们思索、感悟,悟出人生的真谛。

  ⑥那是个沉稳而丰实的书之秋。看卡夫卡在《城堡》里深思,观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荒诞;感受《铁皮鼓》的沉重,沉思《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意。王小波何以表述建筑的三个时代,周国平为何要构想精神的家园,余华笔下几世几代的中国民众是怎样的不幸,张玮在《古船》里究竟留下了多少时代的印记,在这思索的书之秋啊,令人们清醒,使人们求索。

  ⑦而如今,冬已至。我曾经勾画过一个美妙的读书之冬的美景:或端坐桌前,有香茗为伴,或围炉而坐,捧卷在手,高诵低吟。可如今,且不说好书难觅,即使觅得,又何能展读?且不说八辈子也做不完的题目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空间.就时常要感受到的监视的目光就令人如芒刺在背,惴惴之中,哪来的心情品味享受?我虽不是高雅文人,但也感到饥饿,感到彻骨的寒冷。

  ⑧不过,先贤说过,冬已至,春日还会远吗!

  ⑨冬已至,我期盼春天!

  问题:

  17.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进行修改。

  18.以上是某位高三学生的模考作文,阅读请指出这篇习作最少两个亮点(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