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3.2教师职业行为)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3日

  1.师生平等
  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思维是由教师去发现、呵护、开发、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按照教师单方思维设计并运作的“流水线”和“圈套”,而是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3.宽容学生的缺点
  宽容学生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的前提。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未成熟或待发展。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育的宗旨就是不断纠正这些错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要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这是其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道德评价标准往往掌握不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坚强的意志品格尚未形成。在某些方面可以说就是“无知”.这也是其缺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犯错。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改正,很多时候人不犯错误就根本意识不到错误的存在,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是教师爱的体现,是了解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宽容本身就是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4.慎用惩戒
  现实中惩戒和体罚常常被人混为一谈,这也是人们反对惩戒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在此所说的惩戒和体罚是明显不同的,惩戒是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的。体罚则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教育中的惩戒是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不伤害其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对学生实行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或强制性纠正措施,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在教育教学中,由于体罚是不科学、不民主的有害的惩戒儿童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坚决反对体罚、慎用惩戒。
  5.拒绝体罚
  我们要慎重使用惩戒。不仅因为惩戒本身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手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救师和家长打着惩戒的旗号,对学生进行体罚。前面已经讲过体罚和惩戒的本质区别在于体罚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国多部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但是禁而不止,在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了解体罚及其危害,从而在实际中杜绝体罚,这也是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