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识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领会:
1、“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识记:
1、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领会与应用:
1、在新形势下怎样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A创造精神;B实践能力;C开放思维;D崇高理想;
(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
B、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是一体的。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面的发展。因才施教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的教育,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