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招聘面试高分特训:说课真题示例点评(1)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16日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图析文,发现问题,自我感悟,建构新知。

  2.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互补,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

  3.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思,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后提炼观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引入“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设计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 “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印象。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2.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3.计算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