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激励
激励与人类行为模式:
1.激励
激励是指通过发现或诱导需要、激发动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人类行为模式
人类行为模式的基本结论是:人的行为根源于需要,产生于动机,并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依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层次较低,常表现为物质方面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较高,常表现为精神方面的需要。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一对矛盾
2.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与“满意”和“没有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如工作责任、工作的挑战性、工作成就等。
保健因素:与“不满意”和“没有不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3.两类因素的作用
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在工作中的意见和不满情绪,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提供激励因素,才能调动人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某一目标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力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公平与否取决于相对量的比较。
2.横向比较,是人们用自己所获得报酬与所付出的比例与别人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3.纵向比较,是人们用自己现在所获得报酬与所付出的比例与自己过去的这一比例进行的比较。
公平理论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创造公平的氛围,为保持和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环境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2.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指奖励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使这些行为得以重复和加强。
(2)负强化:指惩罚违背组织需要的行为,使此类行为减弱甚至消失。
激励的方式方法:
1.激励的基本方式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正强化激励与负强化激励
(3)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2.激励的方法
(1)目标激励
(2)参与激励
(3)榜样激励
(4)情感激励
(5)成就激励
(6)报酬激励
(7)职位激励
第五节 沟通
沟通概述:
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