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
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产业结构中,根据各种产业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可以区分为: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基础产业和一般产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与此相适应,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
经济发展: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和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必然性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坚持。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