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即是观点要正确,要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符合官方看法、主流意志。
前章“持论务正”一项申论要素的运用原则,对此已作了阐述。古人还重视“文由心发,道由心生”,启示我们立意时要注意道德,正义上应能站得住脚,经得起质问和检验,如果给定资料的观点与社会习俗、道德和公平正义有冲突,就不要迷信给定资料,应服从自己对于道德、正义的判断,赋予文章一个正确的论点;同时,持论务正,也要求立论要端正大方,四平八稳、光明磊落,不要从一孔之见出发,陷于狭隘,更不要标新立异、故作惊人,将自己还不成熟的思想定型成论点,会使答卷陷于危险的境地。如对电视剧《闯关东》主要精神的概括,应立足于“创新、创业”,而不应论述创作者的思想、作品的精神境界、艺术魅力,如主人公的感情、义气如何感人,如何体现了家庭成员团结、济困扶危的精神,这是偏离题意。
3.高,指观点、见解要深刻,立论的层次、论点的理论和道义高度要高。
如要说明证人不作证问题的危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可以从“道德义务是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起笔,但比较之下,“维护司法公正,进而促进公平正义,再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理论和道义的高度更高。两相权衡,自应把“证人不作证妨害司法公正,推动证人作证,必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论点。在申论作答立意时,应尽可能提出层次更高的论点,在多个备选论点中选择层次最高的一个。但立意不是可以任意拔高的,必须依据给定资料所透露的信息这一规定条件,高也要不超过能从给定资料引申出论点的高度。
4.新,指观点要新颖,有自己的独到的观察角度和创见。
在申论考试应试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能推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对于脱颖而出、获得考官青睐是十分重要的。新,可能是引起阅卷者注意的最强有力的亮点。立意——论点的确定,要做到新,就要追求个性和创造性,实现的方法:
一是专攻一点。在可以多方面论述的问题上专攻一点,如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可以专就幸福民生这一点展开论述,也可从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的能力展开论述。专攻一点,要善于从不为常规思维所关注的独特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事物,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例如,作文给定题目为《从公用电话亭被损坏谈起》,如果仅仅从维护公用设施、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这一角度去立意阐发论点,虽然稳当、肯定正确,却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如联系到国外旅游场所针对中国游客的汉字提示“请勿乱刻乱画”、“请勿大声喧哗”、“请便后冲水”,进而想到有些中国留学生使用所在国家的公用电话,在硬币上拴绳,投币后又收回,就可以得出“公用电话亭被损坏反映了国人社会公德的缺失,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公民在海外活动增多,能否遵守普遍的社会公德和当地的习俗,关系到国格、人格,是我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这一观点,从“维护软实力”这一切入点出发去谈“公用电话亭被损坏”引起的话题,新意立刻就显了出来,必然会引起考官注意、给其留下较深的印象,那么相对其他立论大同小异的考生,获得较高的分数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