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管理概论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2月9日

  代表人物之二及其代表作: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其主要思想:①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②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a.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b.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c.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d.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e.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5、行为科学阶段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到的结论(三个方面):

  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关于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关于人际关系问题: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

  代表人物是梅奥,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②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奠定了管理的行为科学的基础,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构成了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学说。

  (2)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在管理过程中,保健因素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3)关于管理中的人性问题

  ①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②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4)关于人际关系问题

  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是这方面的代表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也代表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5)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

  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这些思想改进了古典阶段的管理理论,但是,由于它们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的重要性;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同时,有忽视正式组织的倾向;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忽视了对于专业和职位角色的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