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辅导: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1月30日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简单理解:属于“地盘论”

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从价值形态看

所有常驻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状态看

它是所有常住(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驻)单位和非常住(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1)各种GDP的定义和特点


名称

定义

意义

名义GDP

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一般是实际市场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也包括价格上涨。政府公布的一般是名义GDP

实际GDP

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00年价格)来计算。

实际GD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一般是选定的基年的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不包括价格上涨。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实际GDP。

潜在GDP

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1、它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一般指充分就业时,最大产出能力)
2、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GD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

(2)GDP统计核算方法。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名称

定义

计算式

从生产方面统计GDP
(生产法)
我国一般采用此方法

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所谓增加值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从收入方面统计GDP
(收入法)

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从支出方面统计GDP
(支出法)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C)+净出口(X)


首页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