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
(1)甲公司建造该设备的成本=7 020+1 200+1 620+1 140+700+200=11 880(万元)。员工培训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2)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按各组成部分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3)A部件的成本=11 880÷(3 360+2 880+4 800+2 160)×3 360= 3 024(万元),B部件的成本=11 880÷(3 360+2 880+4 800+2 160)×2 880= 2 592(万元),C部件的成本=11 880÷(3 360+2 880+4 800+2 160)×4 800= 4 320(万元),D部件的成本=11 880÷(3 360+2 880+4 800+2 160)×2 160= 1 944(万元)。甲公司该设备2008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3 024÷10÷12×11+2 592÷15÷12×11+4 320÷20÷12×11+1 944÷12÷12×11=277.2+158.4+198+148.5=782.1(万元)
(4)出售时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1 880-(3 024÷10×5+2 592÷15×5+4 320÷20×5+1 944÷12×5)=11 880-(1 512+864+1080+810)=7 614(万元)。
甲公司因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利润总额的金额=6 000-900-7614=-2 514(万元)。
2.
【答案】
(1)
借:在建工程 1 17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98.9
贷:银行存款 1 371.4
(2)
借:在建工程 16.7
贷:原材料 11.7
应付职工薪酬 5
(3)
借:固定资产 1 189.2
贷:在建工程 1 189.2
(4)2010年折旧额=(1 189.2-13.2)÷6=196(万元)。
(5)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9524+150×0.9070+200×0.8638+300×0.8227+200×0.7835=95.24+136.05+172.76+246.81+156.7=807.56(万元)
而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782万元,可回收金额为两者中的较高者,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
(6)2010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1 189.2-196=993.2(万元)大于其可回收金额,故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993.2-807.56=185.6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5.6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5.64
(7)2011年改良前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807.56-12.56)÷5×÷12×6=79.5(万元)。
(8)借:在建工程 728.06
累计折旧 275.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85.64
贷:固定资产 1 189.2
(9)改良后,生产线入账价值=728.06+122.14=850.2(万元)
(10)2011年改良后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850.2-10.2)÷8÷12×4=35(万元)。
(11)2012年4月30日该生产线账面价值=850.2-35×2=780.2(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780.2
累计折旧 70
贷:固定资产 850.2
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64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8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