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A、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所确认的收益
B、准备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改变持有目的,转换为可供出售的投资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比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失需冲减资本公积;股份制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的方式减少投资所产生的损失。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取消了公益金,造成了产权不清晰,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要注意非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如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预收账款)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