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是否应计入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取决于其分类。如果企业在初始确认某项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那么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不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但是,如果企业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其他三类,那么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后续计量,计量一般站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计量。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采用的计量基础也不完全相同。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确认为投资收益。
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例6-1】 2007年1月1日,甲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 020 000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 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 000元。该债券面值1 000 0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甲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20 000元;
(2)20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50 000元(不含利息);
(3)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4)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00 000元(不含利息);
(5)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
(6)2008年3月31日,甲企业将该债券出售,取得价款1 180 000元(含1季度利息10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它因素。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1 000 000
应收利息(购买日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20 000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20 000
贷:银行存款 (支付的款项) 1 040 000
解析: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处理:直接费用记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资产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的处理:借记“应收利息”科目,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2)20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6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
(3)20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定期末余额,已知期初余额,倒挤发生额)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公允价值变动的对方科目) 150 000
借:应收利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
解析:应收利息(因为是分期付息)是流动资产,所以才能确认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要联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20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
(5)20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的对方科目) 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做题过程同(3)) 50 000
借:应收利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
(6)20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7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
(7)20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销账,差额是投资损益,同时把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 170 000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利息 10 000
解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对利润总额没有影响(期末结转损益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注销,借贷方向相反,金额相同,均为损益类会计科目,最终对利润总额没有影响。),此时的投资收益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累计投资收益(不含交易费用形成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