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分析指标考题会明确。
2.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选择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考题一般会给定。
3.分析每个不确定性因素的波动程度及其对分析指标可能带来的增减变化情况因素的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变化幅度(如±5%、±10%、±20%等,考题会给定)改变其数值。
其次,计算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对每一因素的每一变动,均重复以上计算,然后将因素变动及相应指标变动结果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或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便于测定敏感因素。
4.确定敏感性因素有些因素可能仅发生较小幅度的变化就能引起经济评价指标发生大的变动,称为敏感性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即使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也不是太大,称为非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求敏感因素,可以通过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来确定。
(1)敏感度系数。敏感度系数又称灵敏度,表示项目评价指标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利用敏感度系数来确定敏感性因素的方法是一种相对测定的方法。即设定要分析的因素均从确定性经济分析中所采用的数值开始变动,且各因素每次变动的幅度(增或减的百分数)相同,比较在同一变动幅度下各因素的变动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据此判断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对各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第j个指标对第i个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度系数;△Fi——第i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幅度(%);△Yj——第j个指标受变量因素变化影响的差额幅度(变化率);Yj——第j个指标受变量因素变化影响后所达到的指标值;Yj0——第j个指标未受变量因素变化影响时的指标值。
根据不同因素相对变化对经济评价指标影响的大小,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敏感性程度排序,据此可以找出哪些因素是最敏感的因素。
(2)临界点。临界点是指项目允许不确定因素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极限值。超过极限,项目的效益指标将不可行。该临界点表明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达到最低要求所允许的最大变化幅度。把临界点与未来实际可能发生的变化幅度相比较,就可大致分析该项目的风险情况。利用临界点来确定敏感性因素的方法是一种绝对测定法。
在实践中,可以将确定敏感因素的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首先,设定有关经济评价指标为其临界值,如令净现值等于零、内部收益率等于基准折现率;然后,分析因素的最大允许变动幅度,并与其可能出现的最大变动幅度相比较。如果某因素可能出现的变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变动幅度,则表明该因素是方案的敏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