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拌制灰土或三合土。
D. 生产硅酸盐制品。
答案:B
分析:石灰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配制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石灰砂浆等。(2)拌制灰土或三合土。(3)生产硅酸盐制品。硅酸盐制品,多用作墙体材料。
二、石膏
石膏是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2006考题:石膏的主要成分是(D)。
A.氢氧化钙
B.氧化钙
C.碳酸钙
D.硫酸钙
1.石膏的原料及生产
生产石膏的主要原料是天然二水石膏,又称软石膏.生产石膏的主要工序是加热与磨细。由于加热方式和温度的不同,可生产不同性质的石膏品种,统称熟石膏。将天然二水石膏加热,随温度的升高,在不同阶段中,因加热条件不同,所获得的石膏不同。
高强石膏的晶粒较粗,调制成一定稠度的浆体时,需水量较小,因而硬化后强度较高,可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抹灰工程、装饰制品和石膏板;掺入防水剂,可用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2.建筑石膏的硬结过程
建筑石膏与适量的水拌和后,最初成为可塑的浆体,但很快就失去塑性和产生强度,并逐渐发展成为坚硬的固体。
首先,半水石膏溶解于水,与水进行水化反应,生成二水石膏,随着水化的进行,二水石膏胶体微粒的数量不断增多,其颗粒比原来的半水石膏颗粒细得多,即总表面积增大,可吸附更多的水分;同时浆体中的水分因水化和蒸发而逐渐减少。所以浆体的稠度便逐渐增大,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逐渐增加,因而浆体可塑性逐渐减小,表现为石膏的凝结,称为石膏的初凝。在浆体变稠的同时,二水石膏胶体微粒逐渐变为晶体,晶体逐渐长大,共生和相互交错,使浆体凝结,逐渐产生强度,随着内部自由水排水,晶体之间的摩擦力、粘结力逐渐增大,石膏开始产生结构强度,称为终凝。
3.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
(1)色白质轻。纯净建筑石膏为白色粉末,密度为2.60~2.75g/cm3,堆积密度为0.8~1.1t/m3。
(2)凝结硬化快。建筑石膏初凝和终凝时间很短,为便于使用,需降低其凝结速度,可加入缓凝剂。缓凝剂的作用是降低半水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便于成型。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酒石酸钾钠、柠檬酸、聚乙烯醇、石灰活化骨胶或皮胶等。
(3)微膨胀性。建筑石膏浆体在凝结硬化初期体积产生微膨胀(膨胀量约为0.5%~1%),这一性质使石膏胶凝材料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裂纹。因此建筑石膏装饰制品,形状饱满密实,表面光滑细腻。
(4)多孔性。半水石膏水化反应理论需水为18.6%,但为了使石膏浆体具有可塑性,通常加水60%~80%,在硬化后由于有大量多余水分蒸发,内部具有很大孔隙率(约为50%~60%),因此,硬化后强度较低。石膏制品表面密度小、保温绝热性能好、吸声性强、吸水率大,以及抗渗性、抗冻性和耐水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