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知识点答疑:自有模板摊销计算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6日

 【提问】老师您好,高老师讲的自有模板摊销量计算里分三个部分,最后一个是回收量的摊销,就是回收完好模板的摊销。我想问的是既然每次完好率是(1-补损率)。为什么计算的时候没有乘以周转次数呢?计算补损的时候乘以了(周转次数-1)?

  【回答】学员kiki,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计算补损的时候乘以了(周转次数-1)——第一次使用是全新的,不需要不足,以后每用一次就补足一次,所以一共补足(周转次数-1)次,平均补足率=【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这里我给您简单解析:

  1、施工损失,比如说我们计算的模板净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的),实际上支模的时候要预留多一点,因为难免会有些损坏和边角废料所以:

  每次需要保证的模板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

  2、补损率,我们知道我们在现成固定模板基本上都是用钉子什么的固定的,模板虽然不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在使用完了的时候拆模板总会有拆坏了的,下次再使用时要对其补充,这个补损率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损坏量/一次投入的总量。

  因为:第一次使用的是新模板,是不需要补充的,以后每使用一次就要补充一次,所以,整个模板的使用寿命中要补充的次数是:(周转次数-1),需要的补充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

  3、回收率50%,根据综合考虑,一般认为,模板到最后报废的时候还有50%的回收价值最后一次使用后收回的模板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

  综合考虑后认为它存在50%的回收价值,因此最后一次模板的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50%。

  4、从整个模板的使用寿命中我们需要投入的模板量=每次需要保持的模板量+使用期间需要补充的模板量-可以回收的模板价值=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50%。

  5、每次需要分摊的模板量即公式中的模板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50%】/周转次数=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1-补损率)×50%】/周转次数=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