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准收益率 
  | 
 ①是企业或部门所确定的投资项目最低可以接受的收益率   | 
| 
 净现值(NPV)  | 
 是指开发项目在投资活动有效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预先规定的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开项目实施开始的基准年的代数和  | 
| 
 净年值(AW)  | 
 是指开发项目在投资活动有效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照设定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换算成均匀的等额年值  | 
| 
 净将来值(FW)  | 
 是将开发项目在投资活动有效期内的净现金流量利用设定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换算出未来某一时点(通常为投资活动有效期期末)的将来值的总和  | 
【注意】 
(1)净现值是其中最基础指标,其他两个可以由净现值推出。 
(2)净现值、净年值、净将来值三者一般不相等。 
(3)三者中要有一个为零则全为零。 
2.数额法的评价标准 
(1)实质:根据基准收益率将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换算成净现值或净年值、净将来值,然后按上述值是大于、等于或小于零来判断方案是可以接受,还是不能接受。 
(2)评价标准 
■NPV≥0,说明方案正好达到预定的投资收益水平,或者尚有盈余,项目可以接受。 
■NPV<0,说明方案达不到预定的收益水平,方案不可接受。 
■多方案比较时,选择NPV较大的项目。 
【注意】 
(1)NPV=0的方案也属于可以接受的方案。 
(2)三个指标,哪个方便即可应用哪个,结论相同。 
(3)计算时必须事先给出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来折现。 
【例13·单选题】A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则AB方案的净现值分别为(  )万元。 
年份  | 
 0  | 
 1  | 
 2  | 
 3  | 
 4  | 
 5  | 
| 
 A方案净现金流量  | 
 —1000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 
 B方案净现金流量  | 
 —100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A.137.24,65.26
B.142.32,64.32
C.145.32,56.52 
D.165.65,54.32
【答案】A
【解析】 NPVA=300(P/A,10%,5)-1000=137.24(万元); 
NPVB=100(P/F,10%,1)+200(P/F,10%,2)+300(P/F.10%,3)+400(P/F,10%,4)+500(P/F,10%,5)-1000=65.26(万元)。 
(二)比率法 
1.比率法的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 
(1)概念 
内部收益率:使投资方案各年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与各年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相等的折现率(NPV=0时的折现率)。 
(2)实质: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 
2.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1)内部收益率函数是减函数,如下图所示。 
3.比率法的评价标准 
(1)实质: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来评价项目;评价项目本身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收益能力(对应的静态指标是投资利润率)。 
(2)判定标准: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表明项目可接受;小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收益率,则方案不可接受。 
【注意】 
(1)内部收益率评价的结论与数额法评价的结论一致(只要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净现值就一定大于0)。 
(2)对于单一的投资方案,数额法与比率法的结论是一致的。 
4.内部收益率指标的适用说明 
(1)方案净收益类型截然不同时,不宜采用内部收益率而应采用净现值。 
(2)内部收益率可能出现多解或无解的情况。 
(3)具有多个内部收益率的投资方案一般净现值很小,可以直接将其排除。 
净现值NPV与内部收益率IRR的比较 
| 
 
 区别  | 
 ①经济意义不同——NPV表示投资增值的现值,IRR表示项目内在的利润率   | 
| 
 原因  | 
 ①项目投资规模不同   | 
(三)期间法 
1.期间法的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 
(1)实质: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用于衡量投资项目初始投资回收速度。 
(2)计算方法:定性——用不等式确定范围,或利用复利系数表查出大约的年份;定量——用公式计算。 

2.投资回收期的运用 
(1)实质:利用投资回收期进行项目评价。 
(2)判定标准。 
①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②投资回收期小于方案的寿命期限可接受。 
③投资回收期比国家或企业规定的最大允许回收期短,可接受。 
【注意】投资回收期指标仅表明投资得到补偿的速度,并不能表明项目的优劣,因此不宜作为单独的指标使用,只作为辅助性参考指标。 
【例14·单选题】现有一笔10万元的债务,若要求每年末偿还3万元,年利率为10%,则该债务可在(  )年还清。已知(A/P,10%,4)=0.31547,(A/P,10%,5)=0.26338。 
A.4~5
B.5~6
C.6~7
D.7~8
【答案】A
【解析】要求10万元债务动态分摊到每年不超过3万元,因此A=P×(A/P,10%,N)=10×(A/P,10%,N)=3;所以,(A/P,10%,N)=0.3;(A/P,10%,4)=0.31547>0.3>(A/P,10%,5)=0.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