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2014《经济基础知识》重点复习13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7月26日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1.纳税人(掌握)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例题·单选题】(2005年)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

C.征收主体  D.负税人

[答案]D

2.课税对象(掌握)

课税对象也称为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我国将课税对象分为:(1)流转额;(2)所得额;(3)财产额;(4)其他。

依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全部税种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其他税类。

【例题·单选题】(2004年)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即( )征税。

A.对什么人    B.对什么目的物

C.对什么地点   D.在什么时间

[答案]B

3.税率(掌握)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额的比例或标准,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分类

(1)按税率的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和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

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称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从量税

用百分比规定的税率——从价税。

按照税率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

①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按一个百分比的税率课税。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对商品劳务的课税。其特点是计算简便,征收效率高,但它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比例税率是我国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税率形式。

②累进税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分为若干个级次,并规定相应的由低到高的税率。累进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较复杂。

累进税率又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于相应的最高等级的税率课税。

超额累进税率:一定数量的课税对象可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100000元以上的部分

    45

    15375

全额累进税率:

甲应纳税所得额为490元,则应纳税额=490*5%=24.5元;

乙应纳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10*10%=51元。

税后收入甲〉乙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累进程度高,尤其是在级距临界点附近容易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超额累进税率:

甲应纳税所得额为490元,则应纳税额=490*5%=24.5元;

乙应纳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00*5%+(510-500)*10%=26元。

税后收入甲〈乙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但是累进程度低,可以避免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在累进税率方法下,世界各国多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③累退税率:是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反而逐级递减的税率。实践中并无真正的累退税率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