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诸如行星的运动、光的进行等物理现象,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也许永远不会。有许多人坚持,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不能再普通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判断任何给定情势的人类行为。但是,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难处就在后面那个短语所说的。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然而,人类能够了解自己,对此无需绝望。在获得对人类自己的复杂精神的更好知识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天地,即使我们绝不会到达这一道路的终点,我们还渴望沿着它走很长一段路程。
不仅因为问题特别发杂,而且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时间也不长。现代物理学出现于1600年,化学出现于1775年,而“实验心理学”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仅仅从1879年开始,德国生物学家冯德在这一年建立了第一个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冯德先生主要感兴趣的是感觉以及人感知周围世界的细节的方式。
几乎在此时,兴起了应用于一个特定方面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开始测量做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泰勒是头一个“效率专家”(像所有效率专家一样,倾向于看不见停表之外的价值),在工人当中是不受欢迎的。
46文中“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
A生命只是在例外情况下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B生命只在例外情况下受自然规律支配
C生命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D生命受自然规律支配
47文中“后面那个短语”指的是:
A生命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B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
C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D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
48泰勒在工人们当中是不受欢迎的原因是:
A他的研究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因此,只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
B对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测量不准确,影响了工人的利益。
C单纯追求工作效率,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减少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49下面对文章观点的概括不符合作者见解的一项是: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B生命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
C人类对自身不如对自然现象的了解那样多的原因,一是因素太多、太复杂,二是研究的历史也不长。
D生物的行为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
50文章第二段主要想说明的是: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很短。
B实验心理学从1879年开始研究的。
C冯德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行为研究的实验室。
D冯德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很感兴趣。
阅读下文,回答51-55题
国际音乐厅贴出海报:著名的小提琴家将在这里用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演奏古典乐曲。人们奔走相告。
当晚,有许多平时并不喜爱音乐的人,为了想听那高贵乐器的妙音,也跟着别人蜂拥而至。音乐大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听众们交头接耳,幸福的议论着。帷幕徐徐地开启,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油光锃亮,愈发显得高贵。提琴家演奏的异常美妙的乐曲像瀑布一样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大厅里鸦雀无声,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大家惊叹那高雅昂贵的小提琴魅力时,“啪!”地一声,那昂贵的小提琴被提琴家砸烂了。顿时,四座震惊。“怎么啦?”“他一定是疯了!”“太可惜了!”惊诧的喊声此起彼伏。音乐会的主持人走到前台宣布说:“刚才打碎的并不是那七万元的小提琴,而是十五万七角······”“哎呀!”听众们有一阵阵惊叹。主持人接着说:“音乐之妙,不仅仅在于乐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者的演奏技艺······”
提琴家重新登场,宣布说:“现在,我要以真正的,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大厅里立刻又肃静下来。美妙的音乐悠然而起,听众们再也没有人注意提琴的价格,全都专心地欣赏音乐家用娴熟的技艺演奏出动人的乐曲。
51: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吸引了很多人,是因为;
A人们非常喜爱音乐
B大家想亲眼目睹演奏家的风采
C许多人想看看那把昂贵的琴,听听声音
D那把小提琴让人着迷
52那把发出美妙声音的琴被演奏家砸碎了,是因为:
A它已经没有用了
B演奏家已经不喜欢那把琴了
C它实际上并不昂贵
D那是一把多余的琴
53砸碎一把小提琴只想证明一个事实,即:
A一把小提琴不足为惜
B艺术的魅力可以体现在任何琴上
C音乐之妙,重要的在于演奏家的技艺
D琴是演奏家无意中弄坏的
54演奏家用真正昂贵的小提琴演奏时,人们再也不注意琴的价值了,是因为;
A人们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演奏家技艺和美妙的乐曲
B人们已经知道琴的价格
C演奏家的优美动作吸引了人们
D人们想通过听乐曲来仔细分辨两把琴哪个好
55从提琴和技艺的关系中,我们得知:
A技艺比提琴重要
B演奏时技艺才是真功夫
C人的才能是最宝贵的
D大千世界,东西有价,技艺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