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_第7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6月17日

  材料6、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日本和食、地中海饮食和海国大餐都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昆曲、古琴艺术、福建南音、珠算等30项……其它国家更关注生活化的东西,和中国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不走出去,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影响,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体系就永远处于不被人了解和理解的状况。

  如何让中华文化加快走出去?江西省文化学者Y研究员提出了如下认识:

  “与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相比,与中国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相比,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传统的多,古代的多,现代的少;二是舞台的多,表演的多,其他类型的少;三是展示的多,宣传的多,有市场竞争的少。”

  “比如长城,故宫等古代建筑,京剧,龙灯,舞狮等传统文化,国外可能知道,了解,但中国现代的东西还没有形成显著标志,还不能让人在看到时就能一眼识别出这是中国现代文化。中国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反映过去的事情,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如何反映当代文化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再比如我们的文艺团体出去演出多,还有一些文化展览,包括中华文化年的活动,多是以展示,演出为主。有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际上都是自已出钱赚吆喝,不仅传播中国的文化的效果不佳,还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觉得走出去必须走进去,走进去必须走到心里去。”

  “我认为不仅仅是世界各地有中文电视落地,有中文书刊发行,不仅仅是在五大洲开办孔子学院,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能被接受成为异域的文化肌理。这是更为艰巨和长期的过程。我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关键是要有国际视野。”

  “首先,要认真研究对象国的需求和当地文化习俗。目前在国外举办的一些中国文化活动,多是为了提高作者或一些机构在中国的知名度,国内媒体炒得轰轰烈烈,举办国却很少有人关注。只有围绕对象国主流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举办地引起关注和影响,才能把中国文化走出去落到实处。中国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运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新的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里要特别注意全国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避免误闯雷区。”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唐人街’这个平台。各国的‘唐人街’是举办中国文化活动的良好平台,要争取通过华侨华人圈,让中国文化进入当地主流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