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反而一些细枝末节的文化枝桠被广泛认知。比如,伴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养生、菜谱等种类书籍因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泛传播。
“但这些枝桠根本无法还原中国文化的全貌。久而久之,就导致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片面化、表面化。更严重的是文化领域的误解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辐射至各个领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更需要澄清自己。但为何我们屡次遭遇误解却难以澄清?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丁说“目前,国际舆论导向仍牢牢把握在欧美媒体手中。我们难以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像,无论从频率、水煮和反响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某新闻学院院长Y说。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市场经验缺乏,优质品牌不足,积极意识不成熟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属于软件上的缺失。”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的许律师说。
“种种政策导向都在释放信号:文化输出必须接受市场规则,顺应海外市场特点,以此提高本土企业的软实力。”丁说,“有一些地区因为发展心态浮躁,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发展目标,导致政策制定和发展现状脱节。”
“要真正实现文化输出的目标,文化企业不仅得学会运用资本手段,武装企业硬件,更应创造出多元化,理念先进的文化产品。”Y说,“日本漫画、韩国偶像剧等都是营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手段和符号。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
材料5: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着这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产点,籍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