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申论范文:完善官员问责制度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7月5日
资料4

  新华社下属的《半月谈》杂志引述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的观点说,由于信息 不完全公开,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原因、理由和程序,公众均一无所知。“轰隆隆”被问责。“静悄悄”重新 上岗,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导致群众大惑不解。毛寿龙认为,公众对问责制存在质疑的主要 原因是官方的标准和公众的标准之间存在错位,官方所做的远远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负杰认为,目前官方的问责主体缺位,按照宪法规定,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同级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要对人大负责,人大 代表有宪政权威上的质询权。但遗憾的是,目前人大的监督权力还有待加强。官员问责主要还是局限 于行政部门内部的上下级之间。负杰说,在这个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任何部门都无法忽视舆论监督的 力量,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注重自己在群众中的公共形象,生怕被媒体和舆论抓住把柄。这就导致问责 制的实施更多地取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注程度,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大小。哪个事件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有关部门就会启动问责制,对负有责任的官员进行处理,给舆论和社会一个交代。哪个事件没有引起舆 论的关注,即使犯了很大的错误,相关责任人大多也不会受到行政问责。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行政问责法,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规范问责客体及职责,规定问责事 由,厘定问责标准,规定问责程序,主要包括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启动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等,做到 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资料5

  为了使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发挥更大的制度效果,在今后的制度实践中还需要切实破解两个具有瓶 颈性质的难题:一是规制问题。我国当前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与此相适应, 过去的计划指令型体制也正在向国家规制型体制转变。坦率地说,由于上述转变还远未完成,从而给现 实中的行政问责制造了不少困难。例如,一些发生在经济领域内的责任性事故,常常是因为设备或零部 件出现问题造成的。而制定设备和零部件技术标准的规制却忽略了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实际上和 主管行政部门的行政责任并不相关,单从行政问责制出发是解决不了上述问题的。这就需要更为基本 的规制建设,而规制建设在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的问题。由于行政问 责制所问的责主要是行政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因此在该项制度的实践中往往会使人们产生不可避免的 困惑。例如,某个政府官员因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而触犯法律,当然要负法律责任。但某个政府官员由 于渎职而造成一场重大的、甚至涉及人命的责任事故后,除了必须面对行政问责处分外,还要不要进入 法律程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把行政问责与司法问责结合起来,让法律成为行政问责的制度根据 和制度依托,将会大大增强问责的震撼力,也有利于行政问责制的进一步完善。

  资料6

  问责制的推行意义重大,但问责制的合理构建更为关键。不管具体情况、不分原因地一味追究责 任,将问责制失之简单化、扩大化,则有可能挫伤行政机关和广大政府官员的积极性,背离问责制的 相衷。

  要实现从“问责风暴”到“制度问责”的转变,首先要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权责对等 是问责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领 导干部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其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形象,因此,也必须为其言行所造成的社会 影响及其后果负责。领导干部还负有对其管辖范围保平安、对其所领导的下属进行教育、管理和监 督制约的责任,因此,还应该对其管辖范围内或其下属发生的问题或事件负责。当前我国党政之间、 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严重。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多 头监管模式”是造成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农业、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五大部门负责食 品安全监管,有权有利的争之,执法和问责的双“真空”。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 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否则,责任人难以确定,最终有可能使问责制归之无效或不公平, 导致责任虚置或责任追究不到位。

  作答要求:

  1.用200字左右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当前我国在推进行政问责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2.给定资料表明,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现象受到群众质疑,请就这一现象 谈一谈你如何看待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

  要求:紧扣资料,联系实际,观点翔实。见解深刻。字数在300字左右。

  解题点拨

  问责制的推行意义重大,但问责制的合理构建更为关键。

  第一题要求回答我国在推行行政问责制度中遇到的问题。这是道概括题,回答问题时要从领导干 部管理、用人制度、公众监督、领导干部问责制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去概括总结。

  第二题要求根据资料中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现象谈谈关于官员复出问题 的见解。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资料,从这种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以及出现这种 现象的原因着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通过资料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政府问责中存在的问题有:干部管理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 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用人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缺乏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 理和监督欠缺??’公众对领导干部的任免缺乏知情权,更谈不上参与,缺乏对政府干部的监督??’同时我国对 于领导干部行政问责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在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健全中共党内监督和责任方面不能 依法进行,使行政问责制度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况。

  2.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被问责后,却低调复出的情况引发舆论对中共干部选拔制度的强烈质疑。

  这说明了我国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方面存在的制度不规范性和管理混乱,以至于这些问责被看成是官 方平息民愤、取悦舆论的表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干部的任免缺乏知情权与参与权,对 于不合理的任命只能进行舆论上的谴责和声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官员问责制度的规范性欠缺,没有相 关的法律进行约束和限制。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首先应该制定专门的官员问责制度的法律,使官员问责 制度能够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确保问责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其次政府应该加强人民 群众对官员问责制度的监督和指导,对民众进行信息公开,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