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公共基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_第4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8月22日

第4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1990年,文理科)。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C,1990年,理科)。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1991年,文科)。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4、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1991年,理科)。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1992年,文科)。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D,1992年,理科)。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1993年,理科)。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8、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1995年,文科)。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9、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D,1995年,理科)。
  A.普遍性
  B.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1999年,文科)。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2002年,理科)。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2、“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2005年)。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3、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2005年)。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2006年)。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2006年)。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6、感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表现在它是(DE,1987年,文理科)。
  A.认识的来源
  B.唯一可靠的认识
  C.认识的深化
  D.认识的起点
  E. 认识的初级阶段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BCD,1988年,文理科)。
  A.人的主观意识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E.一般的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BD,1988年,理科)。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E. 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
  19、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BCD,1988文理科)。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E.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
  20、“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CD,1990年,文理科)。
  A.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唯我主义者
  D.反理性主义观点
  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
  21、真理和谬误是(ABCE,1990年,理科)。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D,1991年,理科)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CE,1994年,文科)。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BCD,1997年,文科)。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2000年,理科)。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2000年,理科)。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