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文章内容

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年政教处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围绕学校工作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于“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成长的平台;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抓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这条主线,以主题班会、团体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精神激励、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我校德育教育特色。

一、工作目标:

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要点,结合上学期政教工作总结、反思与新学期政教工作思路,在学校党支部和校委会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年级组、班集体的紧密联系,加大常规管理力度,强化德育工作。

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以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为已任的使命感。

努力搭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以家访为基础的校本调研,让家访回归学校工作常规。

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全成长和发展,达到良好个性的形成。

加强表彰与考核力度,优化班风、学风、教风、校风,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良性循环。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深化教育改革,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建立常态性学习机制,提高班主任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班主任履行职务行为的执行力。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管理理论,提供相关资料供班主任自学。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与交流,提高班级工作水平和品位。加大班主任工作研究力度,每学期每位班主任上交班级工作感悟一篇,进行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课评比和探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设班主任博客,举办班主任网络沙龙,交流体会、切磋方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努力引导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管理型向研究型转变。健全班主任工作评估体制,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效促进班级工作管理力度。

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抓学习,重师德:配合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确立和弘扬“忠诚事业,关爱学生,追求卓越,崇尚荣誉”实中教师精神,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风范,树立实验中学新的形象。抓管理,重参与:充分发挥《教职工考核积分评价》促进作用,扩大德育工作队伍,让人人争做德育工作者,发挥一切德育职能人员的作用,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课堂与相关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抓规范,重关爱: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政教处与各处室、团委、年级组的工作协调和配合,增强德育教育活力。

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力。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进一步加强政教处处室工作人员管理。加强处室工作人员的师德师风学习和德育教育管理理论学习,认真执行处室考勤制度,落实处室人员职责,让每一个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处室各项工作。

(2)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抓好家庭、社会与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开展家教交流。

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宣传学校可持续发展策略,让家长理解学校,关心和扶持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家长委员会可组织家长对全体教师以及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广大家长要求,并通过健康有效渠道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积极带领广大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的活动,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让家访回归学校工作常规。积级开展以家访为基础的校本调研,完善家访制度,采用有效措施使家访纳入老师工作的基本范畴。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理解的桥梁。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首页 1 2 尾页

  姓名:考试站(www.examzz.com)

  2012年4月17日

文章责编:考试站(www.examzz.com)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暂时没有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暂时没有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用文档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入党资料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zz.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入党资料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