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知识点:贷后管理(四)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5年6月19日

贷款风险分类

1贷款分类的标准

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标准的核心: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法制健全的国际市场(如美国),最主要的分类标准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贷款分类的意义

1.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2.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

3.贷款分类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金融监管的需要;

4.贷款分类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的需要。

3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1.历史成本法;

【优:客观、便于核查】重要依据:匹配原则;

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包括:

(1)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

(2)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

2.市场价值法;

【优: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一般不用来对贷款定价。

3.净现值法;

从经济学角度看较为理想,但是在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4.公允价值法;

最普遍的贷款分类依据。

4基本信贷分析

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的基本信息,包括:

1.贷款目的分析;【挪用的贷款至少被分类为关注类贷款。】

2.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

3.资产转换周期分析;【包括生产转换周期(借款人用资金购买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资本转换周期。】

4.还款记录分析;【可以反映借款人的道德水准、资本实力、经营水平、担保能力、信用水平。】

5还款可能性分析

贷款风险分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具体为还款能力分析(主要)、担保状况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

1.还款能力分析;

具体包括:

(1)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

(2)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其中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衡量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

2.担保状况分析;

(1)法律方面,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在担保物没有自由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确定担保物的市场价;

(2)经济方面,确保担保的充分性;要判断担保能消除或减少贷款风险损失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