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开始,我国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五先五后”的模式分阶段纵深推进——“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贷款先扩大浮动幅度,后放开上限;存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一般存款”。
美国:1973年《Q条例》修订,超10美元存款利率放开
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要求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过于单一,利润来源过于依赖利差收入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滞后、人才匮乏
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估和规避机制尚未健全
(二)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汇率风险通常源于以下业务活动:
(1)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交易;
(2)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汇率风险大致分为两大类: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构性风险。
(1)外汇交易风险
银行的外汇交易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时未能立即进行对冲的外汇敞口头寸,二是银行对外币走势有某种预期而持有的外汇敞口头寸。
(2)外汇结构性风险,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以及资本之间币种的不匹配而产生的。
案例分析:资产负债币种差异形成的外汇结构性风险
假设商业银行以美元为单位进行外币资产管理,当期外币资产和负债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知,该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存续期完全匹配(即DA=DL=1年),但资产和负债的币种存在差异。
(三)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风险。
(四)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农产品,矿产品,贵金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