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点: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性和非营利性,它不能为银行带来盈利,对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
四、流动性风险
(1)定义: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现金,从而导致银行资不抵债,影响正常运营。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商业银行日常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大量债权人在某一时刻同时要求兑现债权,就要面临流动性危机。
(2)特点: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视为一种多维风险。产生原因:除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流动性不足,引发风险扩散。
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五、国家风险
(1)定义: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通常有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它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
(2)主要形式: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①政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长期以来部分南亚和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
②经济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2009年11月发生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③社会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贫穷加剧、生存状况恶化等不利因素(例如部分非洲国家长期受困于贫穷、饥饿、卫生、医疗等社会问题),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3)特点: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归属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