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网 > 写作素材 > 历史典故 > 文章内容

历史典故:安禄山发动叛乱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决定发动叛乱。那时恰好有一个官员从京都返回,安禄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向将士们宣布说:“皇上有密旨,要我立刻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众将士十分惊讶,但谁也不敢反对,安禄山的一些心腹则拼命鼓吹响应。

  十一月初,安禄山纠集了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连夜从范阳(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出发,向南进军。一路上烟尘滚滚,席卷千里;鼓噪呐喊,惊天动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着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中形容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那时候,老百姓过了数十年和平生活,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突然间听说范阳兵变,远近震动。河北各郡的防守很快就瓦解了,接着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

  路上,有一个老人对唐玄宗说:“安禄山的反心,早就暴露了。但是有人向陛下告发,总是被陛下所杀,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记得宋景当宰相时,敢于讲真话,所以天下太平。而现在的朝臣只晓得阿谀奉承,所以天下的情况,陛下一无所知。如果陛下不是逃难到这里,我怎么能当面向陛下诉说这些事呢!”

  唐玄宗痛心地说:“这是我糊涂,真是后悔莫及啊!”

  老人说的是大实话,造成安禄山叛乱的就是唐玄宗和他的宰相李林甫,还有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一伙。安禄山是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原是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张守的偏将。因为犯罪被判死刑,张守怜惜他打仗勇敢,才送到京师让朝廷去决定。当时,宰相张九龄认为:“军令如山,安禄山不可以免死。”

  但是,唐玄宗也欣赏他的勇敢,要赦免他。张九龄仍坚持原则,说:“安禄山犯纪丧师,于法不可不杀;况且我看他脸露凶相,不杀他将来有后患。”

  唐玄宗却说:“你不要枉害忠良。”最后仍赦免了他。

  安禄山这个人很狡猾,善于揣测人情,讨人所好。他任平卢兵马使时,凡是朝廷来人,都要送一笔厚礼。有一回,御史中丞张利贞来考查,安禄山百般奉承,连张利贞的随员都一一加以厚待。所以,张利贞回朝后,在皇帝面前将安禄山大大夸奖了一番,安禄山便被提升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黑水等四府经略使。

  公元743年,安禄山入朝,唐玄宗更加宠信他,随时接见,封赏优厚。安禄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去年营州虫灾,我焚香告天说:‘我安禄山如果心术不正,事君不忠,情愿蝗虫来吃我的心肝。如果我对神灵虔诚,希望虫子都散去。’于是就有大批鸟群从北飞来,一刹那间,就把害虫吃个精光。请皇上命史官如实记载下来。”唐玄宗居然答应了。

  安禄山为了邀功,取得皇帝的信任,经常侵略掠夺边境各族。奚族、契丹忍无可忍,先后杀掉了唐室下嫁的公主,纷纷反叛,安禄山就出兵讨伐。他奏告朝廷说:“我讨伐契丹直到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靖向我求食。”

  姓名:考试站(www.examzz.com)

  2013年7月15日

文章责编:考试站(www.examzz.com)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