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程咨询概论知识点指导:系统分析法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5月2日

  系统设计的可信度鉴定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系统的解析水准观念来鉴定;另一方面是从系统的基本特征或结构来鉴定。
  系统设计作业完成以后,便展示了系统目标覆盖范围内的各个系统部件以及部件之间的关系组合,描述了系统环境、决策系统与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建立了系统数据流图和系统结构图等,这两个阶段的工作是以方法论和思维逻辑性的工作为主。
  (三)系统量化
  系统量化作业是应用数学和分析模式作为工具,对系统结构进行属性的量化工作。
  系统量化作业的目的大致有三个方面:
  1.在进行系统设计作业时,为了设计方便,往往采用封闭的思维体系进行设计;
  2.是确定系统的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3.则是通过系统量化的作业过程,根据决策者可以控制的环境因素,将系统的行为特征以不同的类别或方案形式加以表达,归纳出与决策者有关的各个不同方案的性能指标,展示出各类方案对系统目标所产生的效果。
  (四)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是根据明确的系统目标、结构和系统的属性,用有效的准则测定出系统的性质和状态,然后与一定的评价准则相比较并做出判断。
  系统评价的目的是要从技术、经济和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对所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价选择最为满意的设计方案。
  系统评价的程序如下:
  1.明确被评价的系统对象;
  2.明确被评价系统的目标和属性;
  3.确定评价准则,这些准则与系统属性和目标应是相关的;
  4.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作合理性分析。
  (五)系统协调
  系统的宏观结构和整体效应会反映出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结果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子系统功能之和;另一种是系统的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子系统功能之和。
  系统协调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法来组织或调控所研究的系统,使之从无序转为有序,使系统达到协同状态。需要进行协调的系统一般都是各子系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应构成一个由信息作为“中介”的反馈控制系统。当整体系统具有多个局中人(决策人)构成竞争决策模式时,就可能出现第三者介入协调。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