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讲解二十二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7月21日
“三星城”。

  (1)是 “子母城”的变异模式,较合理的布局是一母二子,“母城”居中,三城成一线,犹如天上的“三星”。

  (2)如果二个“子城”均为工业城(工业区),可选址在 “母城”的下风头,三个城成鼎足之势,仍可称为“三星城”;其他方面思路迥“子母城”。

  (3)未来可发展为“雪花城”。

  “雪花城”。

  (1)是泛指“一母多子”、“子城”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型城市群体规划模式。一般“母城”居中,“子城”在外,呈放射状,甚至在“子城”之外再建 “二级子城”使整个城市类似于雪花的形状,故称之为“雪花城”。它是“子母城”、“三星城”的变异模式。

  (2)“雪花城”的规划建设原则与“子母城”、 “三星城”基本相同;其“高教区”、“居民区”、“行政区”、“风景旅游区”、“工业区”等,均可从“母城”中分离出来,自成“子城”城区。各“子城”之间也要有2公里以上甚至更宽的绿化隔离带。这些绿化隔离带互相连通以后,就使“母城”和所有“子城”均处于绿化隔离带的包围之中,蔚为壮观,美不胜收。这是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绿色城市。

  (3)可以在距“母城”建成区较近、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的郊区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相应的“子城”城区 ;必要时也可以在更远的地方建设工业区、风景旅游区等。

  (4)以上“子母城”、“三星城 ”和“雪花城”三种模式,均可作为大、中城市建设、改造的参考模式。

  “水城”。

  (1)是在江河湖海沿岸建设新建设。它的突出优点是不易“闹水荒”,便于发展水路运输,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缺点是有闹水灾的可能,规划建设中必须能基本解决防洪抗灾的问题。

  (2)也可以在原有大型人工蓄水工程(人工湖)沿岸建设新城。

  (3)对于老城不能整体搬迁,又想改造为“水城”的,可以设法在离市中心最近的位置(空地),引水兴建一座大型蓄水工程,而后在此新建“人工湖”对面,再建一座新城;或将拆迁后的空地兴建足量的大型“人工湖”;抑或结合“环城路”建设,引水兴建一条50-80米以上宽度的“围城河”,作为主体蓄水工程,在此基础上再引水挖建市内的大型“人工湖”。今后看来,某些老城市废弃原有的“护城河”,是不利的。在城市缺水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一大问题的今天,应当鼓励城市恢复或开挖新的“护城河”。

  (4) “水城”的城市综合水面积,应占市区规划建成区的10%-20%以上,并有至少一项水面积占市区总体规划建成区3%以上的大型蓄水工程。否则,只能算作 “水多的城”。

  “山城”。

  (1)“山城”是指依托风景秀丽、地势高燥、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的小型独立山、丘新建或扩建的城市。其最大优点是:①节约耕地;②易于防治城市大气污染;③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显著。其缺点是会提高城市和交通建设的成本。

  (2)“山城”的绿化宜以成片植树为主,远远看去,风景优美。

  (3)“山城”也可以作为大城市的一个“子城”来建设,使大城市增加一个风景娱乐或幽雅居民区。反过来,也可以“山城”为“母城”,建成“子母城”或“三星城”、“雪花城”。

  (4)对于其他条件都很好,但高度太过的山丘,可建设“围山转山城”,即建筑物只修到半山腰及山脚下开阔地面,市中心更高处为一巨型“山顶公园”。这也可以保留“山城”的一般优点。还有一种模式是建筑物只占去山丘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建为风景区。这是为了保留风景区的完整性。

  (5)“山城”的工业区一般要建在山脚下的下风头。

  (6)坡度过大的山丘不宜建设为“山城”,以防发生山体滑坡灾害。

  以上方案,只是一个思路,不一定照搬照用。具体规划建设时,可以各取所需,只求符合合理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作出正规的、具体的规划建设方案。各地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有的城市已经是一个“子母城”或“三星城”、“雪花城”,但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就可以采纳新观念,改进工作。比如,甘肃省的兰州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等城市,本来就是一个“三星城”的架势。如果没注意到三个城之间的交通建设、隔离带建设,或子城的商业设施建设等,可以改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河北省的石家庄市、邯郸市等城市,设有矿区,已是一个“子母城”,二城分工和隔离带建设,已不成问题(距离较远),但很可能忽视交通和“子城”规划建设等问题,也就要着重改进之。

  有的城市已经是“子母城”或者“三星城”、“雪花城”,但仍缺乏“多中心”规划建设思想的,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城建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改进工作。

  总之,城市规划建设也要讲“可持续发展”,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长远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用地安排和城市用水的资源条件;在交通运输日益现代化的今天,要逐步使城市建设“单中心规划”转变为“多中心规划”,彻底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恶化的问题。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