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强化知识点第八章一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7月16日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第八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知识点一 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1.含义:

  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2.意义

  1)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2)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3)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

  4)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3.内容

  1)企业所有者(股东):关心资本保值增值状况,重视获利能力,主要进行盈利能力分析。

  2)企业债权人:关心其投资的安全性,重视偿债能力,同时也关注盈利能力。

  3)企业经营决策者:要求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理财的各方面,包括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并关注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4)政府:财务分析的关注点因其身份不同而异。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1)定基动态比率= ×100%

  2)环比动态比率= ×100%

  2.会计报表的比较:相同指标不同期间的增减变动金额(绝对额)和幅度(百分比)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4.使用中注意问题

  1)各个时期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影响,以使数据反映正常生产经营状况;

  3)运用例外原则对显著变动的指标做重点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

  1.构成比率(结构比率)= ×100%

  1)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如资产构成比率、负债构成比率;

  2)用于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 ×100%

  1)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

  2)用于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 ×100%

  1)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

  2)用于考察企业相互关联的业务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经营活动顺畅进行。

  4.注意问题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三)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