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事件驱动模型
在传统的或“过程化”的应用程序中,应用程序自身控制了执行哪一部分代码和按何种顺序执行代码。从第一行代码执行程序并按应用程序中预定的路径执行,必要时调用过程。
在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中,代码不是按照预定的路径执行,而是在响应不同的事件时执行不同的代码片段。事件可以由用户操作触发、也可以由来自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程序的消息触发、甚至由应用程序本身的消息触发。这些事件的顺序决定了代码执行的顺序,因此应用程序每次运行时所经过的代码的路径都是不同的。
因为事件的顺序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在代码中必须对执行时的“各种状态”作一定的假设。当作出某些假设时(例如,假设在运行来处理某一输入字段的过程之前,该输入字段必须包含确定的值),应该组织好应用程序的结构,以确保该假设始终有效(例如,在输入字段中有值之前禁止使用启动该处理过程的命令按钮)。
在执行中代码也可以触发事件。例如,在程序中改变文本框中的文本将引发文本框的 Change 事件。如果 Change 事件中包含有代码,则将导致该代码的执行。如果原来假设该事件仅能由用户的交互操作所触发,则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正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在设计应用程序时理解事件驱动模型并牢记在心是非常重要的。
4.交互式开发
传统的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步骤:编码、编译和测试代码。但是 Visual Basic 与传统的语言不同,它使用交互式方法开发应用程序,使三个步骤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
VB在编程者输入代码时便进行解释,即时捕获并突出显示大多数语法或拼写错误。看起来就象一位专家在监视代码的输入。
除即时捕获错误以外,VB 也在输入代码时部分地编译该代码。当准备运行和测试应用程序时,只需极短时间即可完成编译。如果编译器发现了错误,则将错误突出显示于代码中。这时可以更正错误并继续编译,而不需从头开始。
由于 VB的交互特性,代码运行的效果可以在开发时进行测试,而不必等到编译完成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