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7)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1年11月10日

  315. 加密模块的位置:加密模块的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链路加密和端到端的加密。

  316. 链路加密:采用链路加密时,需要对每个通信链路的两端都装备一个加密装置,因此,通过这些链路的信息是安全的,但它有以下缺点:首先,中间的每个通信链路的两端都需安装加密设备,实施费用较高;其次,其享一条链路的每对节点,应共享唯一的密钥,而每段链路应使用不同的密钥,造成密钥的管理和分发困难。第三,需要在每台分组交换机中进行解密,以独得路由信息,此时,最易受到攻击。

  317. 端到端加密:使用端到端加密时,加密解密过程只在两个端系统上完成,相对而言,实施较为方便,但主机只能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而分组首部以未加密的方式传输,因此,易受业务流分析类的被动攻击。

  318. 对称密码技术:指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是发送者和接收者共享的密钥。其加密模型为:C=Ek(M),解密模型为:M=Dk(C);其中,M表示明文,C表示密文、K为密钥。

  319. 对称密码技术的安全性:对称密码技术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而不是算法的安全性。

  320. 数据加密标准DES:DES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加密方法。DES使用一种分组乘积密码,在DES中,数据以64比特分组进行加密,密钥长度为56比特(总长64比特,8比特为奇偶校验码)。加密算法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将64比特明文输入变换为64比特的密文输出。除DES外,对称加密算法还包括托管加密标准(EES)、高级加密标准AES等。

  321. 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也叫公钥加密。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它不同于以往加密中使用的替代和置换方法,它使用两个密钥,在保密通信、密钥分配和鉴别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2. 公钥加密系统的模型:一个公钥加密方案由明文、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对、密文、解密算法组成。一个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只由该实体使用的密钥称私有密钥,私有密钥是保密的;一个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能够被公开的密钥称为公开密钥。这两个密钥相关但不相同。

  323. 在公开密钥算法中,用公开的密钥进行加密,用私有密钥进行解密的过程,称为加密。而用私有密钥进行加密,用公开密钥进行解密的过程系为认证。

  324. 公钥密码系统的用途一般包括:加密/解密、数字鉴名、密钥交换。

  325. 数字信封:使用对称密钥密码加密大量数据,然后使用公钥算法加密会话密钥的过程称为数字信封,关于数字信封的具体情况,请参考下文(电子商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