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实务》知识讲义1_第2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6年4月5日

用作基层的材料主要有:

(1)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0. 5mm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0. 5~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60mm。

沥青在一定温度和外力作用下变形又不开裂的能力,说明其具有(  )。
A.适当的稠度
B.较大的塑性
C.足够的温度稳定性
D.较好的大气稳定性
答案:B

3.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r;采用炉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 。

(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mm。

(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 08^0. 404.层数不宜过多。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为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稳定,宜采取的加固措施是(  )。
A.振密挤密
B.换填法
C.排水固结法
D.堆载预压法
答案:A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