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晌法及洞桩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二、喷锚加固支护的施工要点
喷锚暗挖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时,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0—100mm;超前锚杆是沿开挖轮廓线,以一定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安装锚杆,形成对前方围岩的预加固,超前锚杆、小导管支护应满足下列要求:宜与钢拱架配合使用;长度宜为3.0~3.5m,并应大于循环进尺的2倍。
3、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试验,要求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4.地面砂浆锚杆是一种地表预加固地层的措施,适用于浅埋、洞口地段和某些偏压地段的岩体松软破碎处。地面锚杆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
锚杆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及锚固特性进行选择。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锚杆漏出岩面长不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5.冻结法。
掌握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求 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
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
衬砌背后排水及止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衬砌背后设置排水盲管、暗沟或在隧底设置中心排水沟。
衬砌背后可采用注浆或喷涂防水层等方法止水。
衬砌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止水带不得有割伤、破裂,固定应牢固,防止偏移,提高止水带部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熟悉小导管注浆加固土体技术
1.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孔后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
2.小导管注浆支护。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lm。
3,采用小导管加固时,为保证工作面稳定和掘进安全,应确保小导管安装位置正确和足够的有效长度,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钻设角度。
4.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