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2014《建筑工程与实务》重点讲解11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7月24日
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

  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钢筋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4.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连接,宜采用焊接或者机械连接接头。(09二级考题)

  二、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

  2.台阶式基础混凝土浇浇筑,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

  3.条形基础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顶面的标高在两侧木模上弹出标高线;如采用原槽土模时,应在基槽两侧的土壁上交错打人长100mm左右的标杆,并露出20~30mm,标杆面与基础顶面标高平,标杆之间的距离约3m。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距离,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4.设备基础浇筑

  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2.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间。

  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09二级试题)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5)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更多一级建造师信息请查看:一级建造师

首页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