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14年中级经济基础章节精练(六)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4年6月5日

解析:变量值一共有6个,偶数个,中位数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三和第四个数的平均数,为1/2*(1100+1400)= 1250。

41,如果两组数据是以不同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则比较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是()

A,离散系数 B,标准差 C,方差 D,极差

答案:A

42,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A,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

B,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C,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9倍

D,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答案:D

解析: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应该用离散系数。学生年龄的离散系数为(3/20),教师年龄的离散系数为(3/38),学生年龄的离散系数要大一些。

43,某地区1999-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煤产量(万吨) 45 46 59 68 72

该地区1999-2003年的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万吨。

A,58 B,57.875 C,59 D,60

答案:A

44,环比发展速度等于()

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 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

答案:D

45,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报告期水平 B,增长1%的绝对值 C,累计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答案:B

46,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答案:B

47,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时,既采用先进先出法,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也未进行说明,这违反了会计核算的()。

A,历史成本 B,谨慎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答案:C

48,某公司2003年度实现净利润335 000元,当年发生营业费用200 000元,管理费用30 000元,财务费用70 000元,投资收益100 000元,无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已知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主营业务利润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40%,则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元。

A,1 750 000 B,280 000 C,1 337 500 D,750 000

答案:A

解析:利润总额= 净利润 + 所得税 = 335 000 / (1-67%)= 500 000元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 500 000-100000=400000元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

= 400 000 + 200 000 + 30 000 + 70 000 = 700 000元

主营业务收入 = 700 000 / 40% = 1 750 000元

49,确定企业是否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界限,是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

A,20% B,25% C,50% D,75%

答案:D

50,某公司2003年末应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2000元,200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00元,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元。

A,4000 B,7800 C,6000 D,6200

答案: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