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人们参与财政活动,都是财政()的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A.取之于公,用之于民 
B.取之于民,用之于公 
C.取之于公,用之于公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标准答案:d 
2、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 
A.政治 
B.国家 
C.社会化的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社会 
标准答案:b 
3、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 
D.剩余产品的出现
标准答案:c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平衡财政 
B.分配国有资产收益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满足社会半公共需要 
标准答案:c 
5、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C 
B.M 来源:考试大
C.V 
D.C+M 
标准答案:b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的是()。 
A.市场 
B.计划 
C.财政 
D.国家 
标准答案:a 
7、高等教育属于()。 
A.社会公共需要 
B.准社会公共需要 
C.个人需要 
D.半个人需要
标准答案:b
8、某一个人或者经济组织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除和妨碍其他人或者组织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这是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标准答案:c 
9、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者私人收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关键是指某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这是市场失灵表现中的()。 
A.公共产品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标准答案:b 
1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财政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A.财政平衡政策 
B.财政结余政策 
C.财政赤字政策 
D.略有结余政策 
标准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