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行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_第3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4月3日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吸烟有害健康,青年人不应该吸烟B. 蜡烛的精神比香烟的精神可贵

C. 应当把宝贵的生命用于有益的事业D. 毒害他人的勾当不能经常做

4.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与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不同的是: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 因特网是一种媒体

B. 因特网的优势

C. 因特网的时效快、跨越时空、全球一网

D. 因特网会取代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作用

5.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骚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好的,有的是有害的

B. 人文精神比科学技术更重要

C. 应重视道德与科技同时发展

D.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地位是同等的

6. 基因药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细菌基因工程,它是通过原核细胞(常用大肠杆菌)来表达目的基因。然而不少人类或哺乳动物的基因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不能表达,或者表达的目的产品往往没有生物活性,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加工、剪切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成本和工艺上也有很多问题。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 “人类或哺乳动物的基因”是“目的基因”

B. “表达的目的产品”是在原核细胞中产生的

C. “原核生物”是细菌

D. “没有生物活性”的目的产品,不能直接作为“有效的药物”

7.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垒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

B. 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