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文章第四段[]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A.殚精竭虑
B.胆战心惊
C.趋之若鹜
D.忧心忡忡
2.以下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国家培养人才不应仅以学历为标准
B.走出大学的人才应一心专注科研
C.建立创新型社会比学习型社会更重要
D.我国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规模
3.作者用“劣币驱逐良币”来比喻()。
A.杰出人才的浪费现象
B.知识界的抄袭现象
C.人才培养出现滞后问题
D.人才使用的体制性缺陷
4.以下哪项没出现在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
A.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较低
B.我国的人才浪费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C.生活和工作压力是导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原因
D.美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高出中国一倍多
5.文章末尾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话表明()。
A.法国政府很注重焕发本民族活力
B.各国优秀科学家是整个世界的灵魂
C.国家应在各个领域培养优秀人才
D.各国的发展均得益于优秀科学家的表现
参考答案解析
1. D。【解析】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贬义。忧心忡忡: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这里用“忧心忡忡”更为合适。
2. A。【解析】B项文章并未提及;由“在此意义上,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与创造型社会愈发显得重要”知,C项不正确;D项文章也未提及,文章重点讲怎么避免人才的浪费。由“任何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以一个人是否大学毕业为准绳”知,A项符合文意。
3. D。【解析】由第六段知,作者用“劣币驱逐良币”来比喻人才使用的体制性缺陷,这一段紧紧围绕“体制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人才的浪费”展开论述。正确答案为D。B项只是“体制性缺陷”的一个例子,不能概括作者比喻的内涵。
4. C。【解析】由“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仅相当于美国的48%,总体差距非常明显”知,A、D项出现在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由“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知,B项出现在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C项是作者归纳的原因,并不是2006年人才蓝皮书给出的。
5. C。【解析】文章最后引用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话,但不止说“法国政府”,A项不正确;当然也不是只说科学家,而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故B、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