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5页

考试站(www.examzz.com)   【考试站: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3年4月17日

现在年轻人宁愿在城里端盘子,也不愿意在家里当绣工。”湖南工艺美术大师、总工艺师江某说,“学艺要有个过程,至少要两三年才能见效,刚开始几个月挣几百块钱,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花这个时间。”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发展农村特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关键。应当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破解人才难题。

在一些地方,“一对一”仍是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以木雕、根雕、砖雕“三雕”著称的J省W县,虽然作坊多、艺人多,但真正懂市场、会经营的商户很少。现在有很多个体老板,还依靠熟人订单等简单的方法做销售。专家指出,在农村特色传统文化发展的规划中,在战略上没有对人才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7.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培育更多的文化形态成为社会共识,传统手艺的价值正日益彰显出来。

N市****区冶山镇的农民画艺术中心里,几位农民画家正挥洒着手里的排笔和水粉颜料,迅速勾勒《牧羊图》《玩花船》等画作的轮廓,忙的不亦乐乎。因为邻镇的一个农家乐休闲农庄要装饰店面,找他们订了40幅农民画,春节前便要。记者发现,这样忙着作画的场景,在冶山镇的许多乡村,都可以看到。现在,全镇共有骨干农民画家20多位,能画的则有100多人。他们忙时农耕,闲时作画,既作为增收手段,又陶冶情操。

作为苏绣生产核心基地的苏州市高新区某街道,目前从事刺绣制作的绣娘就有8000多人,具有一定规模的刺绣企业有35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还催生了一批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由于镇湖“绣娘经济”的发展,镇湖的劳动就业率超过95%,刺绣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75%。刺绣经济的发展壮大,还是得益于镇湖从过去的“接包”加工刺绣产品转为“发包”给周边乡镇,带动了周围大批农民就业。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在海外市场更是具有巨大的开拓空间:山东潍坊的风筝蜚声海内外,当地企业研发的“教学风筝”(风筝扎制完后,配备毛笔和水彩,由消费者自行上色),每年仅出口就近50万只;湖南湘绣城每年产值达到10个亿,湘绣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15个国家。

8.2011年,某县积极创建“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人人参与代理,全县所有群众都是服务对象,群众所有合理合法诉求都纳入无偿代理服务范围,包括诉求代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

为此该县构建了三级代理服务网络,镇一级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代理中心,设立“导办室”,实行一站式服务,帮助群众代理、代办需上级部门审批的生育、保险、医疗等方面的证件、手续;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代理站,村民小组(居民小组)建立代理点,受理群众需要到镇级或镇级以上部门办理的各项事务。

相关文章